卖15元1克的假黄金还提供“足金”鉴定书行业大佬揭秘黄金骗局

时间:2024-12-12 作者: 黄金系列

  最近,一名消费的人在回收黄金时,发现了自己购买的所谓“足金999”手镯竟然是“注水黄金”,损失超过1500元。而这只是众多假黄金骗局中的冰山一角。从掺杂银、铜、锡等低纯度金属,到完全以合金冒充黄金,再到以“足金鉴定书”为掩护的“假黄金”,这些骗局的背后,隐藏的是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和信息差谋取暴利的行为。

 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,深度揭示假黄金的多种伎俩,并提供一些购买黄金时的防范建议,帮助消费的人在这片充满陷阱的市场中,避免各位掉进骗局。

  彭佳是上海的一名消费者。她在深圳的黄金交易集散地购买了一只古法素圈的足金999手镯。虽然在购买前,她通过了价格实惠公道的黄金检测,并取得了“含金量大于999”的鉴定证书,但在一个月后,她察觉缺陷了。

  当她带着手镯前往回收店准备变现时,工作人员剪开手镯时,发现手镯内流出了一种透明液体。经过排空液体后,手镯的重量减轻了2.51克,按照回收价格计算,彭佳损失了

  这类注水黄金的骗局并不少见,尤其是在金价高涨的时期,不法商家为了获取暴利,往黄金饰品中注入液体,增加重量,蒙骗消费者。最可怕的是,这类“注水”手段十分隐蔽,即使是黄金回收商也有一定的可能一时“看走眼”。

  除了“注水”,市场上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假黄金形式——掺假黄金。这些黄金饰品并非由纯黄金制成,而是通过添加铜、银、锡等低纯度金属,虚标纯度,以“足金999”的名义出售给消费者。金价的飙升,使得这些掺假黄金的利润空间非常大。不法商家通过掺杂各种便宜金属,减少相关成本,从而获取巨额利润。

  例如,一些商家将掺有铜、锡等低纯度金属的黄金饰品,用“足金999”作为标签出售,实际含金量远低于消费者所期待的纯金。尽管有些商家会提供黄金鉴定证书,但实际上,这些证书往往是“注水”的伪证书,用以给消费者一种安全感,避免其察觉其中的猫腻。

  据从事黄金行业多年的王辉透露,很多商家故意使用低质量的黄金材料制造饰品,随后将这些饰品与“足金999”标签一起售卖。他解释道,黄金的金额大、鉴定门槛高,消费者难以自行辨别其真伪,商家便利用这种信息差,钻法律空子,欺骗消费者。

  更为严重的是,部分商家甚至直接用与黄金外观相似的合金冒充黄金出售。这些“假黄金”可能是由沙金、锡金等合金材料制造成,其质感、色泽甚至重量都与黄金非常相似,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其中的差异。更有甚者,这些假黄金饰品不仅外形与黄金极为相似,商家还会配上“足金999”的标签,甚至附带伪造的黄金鉴定证书。

  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商家,便通过这一种方式大肆销售仿金饰品。他们甚至打出“打假科普”视频,介绍如何用火烧、浸水等方式来证明这些仿金饰品的物理特性,吸引消费的人购买。但实际上,这些仿金饰品的成本极其低廉,远远低于黄金的市场行情报价。一些商家更是以15元一克的价格出售这些假黄金,并配有假证书和品牌包装,误导消费者。

  尽管有许多商家表面上标榜“假一赔三”或“假一赔十”,但真实的情况远非如此。正如彭佳的维权经历所示,即便她提供了相关证据,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未能为其立案处理。商家往往通过“反咬一口”来逃避责任,甚至要求消费者发布声明以换取部分赔偿,致使许多受害者无法追回损失。

  维权的难度不仅仅体现在法律程序上,更多的是黄金鉴定的高门槛。黄金鉴定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,普通消费的人在没有办法获得权威机构的支持下,往往无法有效验证自己被骗。这些检验测试的机构的鱼龙混杂,加上许多商家自行伪造检测报告,使得消费的人在购买黄金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。

  因此,专业的人建议消费的人在购买黄金时,尽可能地选择能够出具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测中心(NGTC)等权威机构鉴定证书的商家,避免盲目相信那些非正规渠道提供的证书。同时,购买时应注意黄金饰品是否有生产厂商代号,并保留好发票、收据以及相关证书等凭证。最好在购买时拍照留证,以便日后维权。

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黄金:尽量到品牌专柜或有良好信誉的商家购买黄金。避免通过不明渠道购买,尤其是那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黄金。

  要求出具权威鉴别判定证书:正规黄金商家通常会提供由NGTC等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,而非简单的私营公司证书。尽可能的避免选择那些没办法提供权威认证的商家。

  核实产品标识:购买黄金饰品时,务必检查其标识是不是满足国标要求,例如“足金999”后是否有厂家代号、材料标识等。

  拍照、保留凭证:购金后,拍下与商家和商品相关的照片,保留好所有交易凭证,必要时可作为维权证据。

  谨慎选择回收商:若需要将黄金回收变现,选择知名且信誉良好的回收商。莫轻易相信那些提供高价回收的商家,避免被骗。

  随着黄金市场的火热,慢慢的变多的假黄金骗局也层出不穷。消费的人在购买黄金时,务必保持警觉,了解相关的黄金知识,谨慎选择购买渠道和商家。同时,国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,打击制售假黄金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,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。在这片充满诱惑与陷阱的市场中,消费者唯有提高警觉,才能避免掉进这些精心布下的骗局。

  有这么多制假售假的黑心商家,关键还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关于我们
品牌政策
我们的产品
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
400-8334-666

Kaiyun主页服务热线
""